菜鳥救星分享:教你如何在對的時間做對的事,讓效率倍增、頑石點頭!

文、陳蔚銘

Daniel Pink是一位美國作家,曾擔任美國前副總統Al Gore的首席演講撰稿人。他在離開白宮後出版了六本書,其中四本曾登上紐約時報暢銷排行榜。其中一本著作:WHEN: The Scientific Secrets of Perfect Timing中整理了許多實用技巧,教讀者如何判斷什麼是「對的時機」,例如:一天中哪個時段開會最有效率?參加比賽該搶先還是殿後?什麼時候該向老闆開口要求加薪?學會這些方法,你也可以變成「時機管理大師」!

▍創新點:說服力比願景更重要,善用五種認知偏誤讓你職場無往不利。

本文四大重點:
1. 一天中認知能力高峰與低谷的差距,竟和清醒與喝醉一樣?
2. 認真看待休息時間,加入日常行程表並設定提醒。
3. 容易被拒絕的要求,要在對方剛休息完時提出。
4. 出場順序竟會影響得獎機率?好消息要最後再說!

閱讀全文 →

菜鳥救星分享:學Google產品主管利用5種認知偏見說服任何人!

文、陳蔚銘

無論在商場或職場,「說服力」都是重要的關鍵技能;業務想讓客戶簽下訂單、創業者想讓投資人掏錢,除了描繪美好願景,更要有強大的說服力。

Tyler Odean是Google的產品主管,負責瀏覽器Chrome的維護和開發。每當要開發新功能時,他需要說服自己的主管取得資源,也要和工程師、設計師討論出共識,才能如期達成目標。

因此,他長期研究大腦如何處理資訊,認知偏見又是如何形塑現實,以及如何將這些效應運用在提高說服力。

▍創新點:說服力比願景更重要,善用五種認知偏誤讓你職場無往不利。

▍本文獲 First Round Review 授權進行編譯,原文為《Master the Art of Influence — Persuasion as a Skill and Habit》

本文五大重點:1.小心可得性(Availability)偏見,要把想法丟出來尋求回饋。 2.留意定錨效應(Anchoring),慎重考慮「訂價」和「身價」。 3.避免選擇性偏見(Representation),質比量重要。 4.利用一致性偏差(Coherence),讓聽者「感覺良好」。 5.善用框架效應(Framing),避免雞同鴨講。

閱讀全文→

菜鳥救星分享:只接受「電子支付」的世界是我們想要的嗎?

文、戴羽

大家有沒有試過走進便利商店,想要買杯飲料,卻發現忘記帶錢包?隨著科技發展,現在就算沒有錢包,我們也可以透過手機上 App 付款。再加上今年的疫情,讓很多人視「現金」為「病毒來源」,電子支付更成為了人們首選的支付方式。這也導致很多店家開始不接受「現金」付款了。本文將帶大家看看世界各地「無現金化」的發展。

閱讀全文 →

菜鳥救星分享:快樂是免「運費」的!謝家華留下的獨特客戶哲學和公司文化

文、Chloe Hou

網路最大鞋商「Zappos」的靈魂人物、台裔美籍創業家謝家華(Tony Hsieh),不幸在2020年11月27日因意外過世,享年46歲。

他兩次創業都成功。第二次把Zappos打造成網路巨人。他的成功關鍵是:獨特的客服哲學和公司文化。

這篇文章,回顧謝家華的成功關鍵。

▍創新點:用慷慨的客服哲學和快樂的公司文化,讓員工為顧客鞠躬盡瘁,贏得顧客的心意和生意。

本文4大重點:1. 第一次出手就成功。2. 從困境中發現轉機,相信客戶服務是成功關鍵。3. Zappos將客戶服務做到極致,花10小時也要解決客戶的問題。4. 歡樂而搞怪的企業文化。

閱讀全文 →

菜鳥救星分享:面對逆境時,我們最該自問的一個問題?

文、Hayden

Lucy Hone是位協助人們走出逆境的心理學家,當她的家鄉紐西蘭發生大地震時,她以自認為有效的方法幫助災民。但有一天當她自己成為受害者時,她才瞭解所學的方法對於悲傷者而言實在是杯水車薪。於是她以自身為實驗對象,花了五年的時間,重新找到了讓人們走出傷痛的策略。而有三個方法,是最基本,也最重要的….

▍創新點:捫心自問:「這是在幫我,還是害我?」

本文三大重點:1. 將研究結果應用在日常生活。2. 缺乏實證的「專家建議」等於「紙上談兵」。3.強化心理韌性的三種方法。

閱讀全文 →

菜鳥救星分享:人資專家聊天三秘訣,帶你航向「夢想燈塔」!

文、陳蔚銘

Russ Laraway是人力資源顧問公司「Radical Candor」的共同創辦人,他曾是美軍陸戰隊軍官,帶領175人的部隊。當時他面臨最大的挑戰是:如何讓每個人雖然單兵作戰,卻能完成共同目標?

閱讀全文 →

菜鳥救星分享:學會讓「負能量」幫助你更上層樓的3個秘密!

文、陳蔚銘

職場上,我們時常被耳提面命:「不要把情緒帶進辦公室,才能讓自己看起來專業又理性」。但像是焦慮、嫉妒、害怕拒絕等「負面」情緒雖能在短時間內被壓抑,但累積在心中久了仍會發酵,最終化成委屈的淚水、甚至爆發成對同事大吼的情緒潰堤。

Liz Fosslien是人力資源新創公司「Humu」的主管,他的職涯初期從事金融顧問,而後加入新創公司。忙碌工作之餘,熱愛文藝的Fosslien也會創作一些財經主題的文章和插畫,作品時常登上紐約時報、經濟學人等重量級刊物。

2019年,Fosslien與Mollie West Duffy共同出版著作「No Hard Feelings: The Secret Power of Embracing Emotions at Work」,從他累積多年的職場經驗中,教大家如何感知自己的情緒變化,理解這些變化發出的訊號,進而幫助讀者職涯發展,一起來看看他的三個秘訣。

閱讀全文 →

菜鳥救星分享:學日本精品農業三方法,成為職場「特級品」!

文、Cupy

▊ 文章轉載自「創新拿鐵」,已取得作者授權同意,原文為:香蕉一根180元、草莓一顆300元照樣賣翻天?學會日本精品農業讓「身價百倍」的三個方法,我們也能成為職場「特級品」!

前陣子,夜市水果攤商抬價賣給觀光客的手法鬧上新聞版面,一袋上千元的水果被認為是「宰肥羊」,引發大眾議論。

但在日本,由精品農業種出的「世界最高米」、「超厲害香蕉」和「寶石級草莓」,售價雖然高出同級產品數倍,每當新品上市卻還是讓消費者為之瘋狂、搶購一空。

他們做對了什麼?而我們又能從中獲得什麼啟發?一起學會這三招,讓職場身價跟著「三級跳」!

閱讀全文 “菜鳥救星分享:學日本精品農業三方法,成為職場「特級品」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