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前許多金融機構就都開始開發區塊鏈了
買賣股票涉及許多第三方,例如經紀人和證券交易所本身。
交易方式如下:
買方或賣方發起交易 ->經紀人將交易發送到證券交易所 ->雙方交易匹配 ->交易被發送到交易所進行風險評估 ->買方或賣方的代表與中央證券存管處(CSD)合作記錄轉移 ->交易被發送到初始交易的註冊商或轉讓代理以更新其名單或股東
傳統的證券交易過程涉及很多階段和機構,結算最長可能需要3天的時間。但銀區塊鏈的分散式架構可以消除不必要的中介,並使交易可以在世界各地的計算機上運行,不再有各方專用服務器合併到互連網絡中。
優點 :
區塊鏈中的交易減少了信息傳播的延遲,從而提高性能。結果,小額繁瑣的交易可以在區塊鏈之外快速處理,並且僅將最終交易記錄到區塊鏈中,而無需任何中介步驟。
缺點 :
與區塊鏈進行交易可能會帶來一些風險,例如用於數位簽章的私鑰(private keys)-可能會被盜取或遺失。這些私鑰能證明特定資產的所有權,所以許多黑客會爭相搶奪。其他機制如多重簽章(multi-signature)可以將權力分散多方避免上述風險,目前許多其他應用也正在開發中。
案例 :
2015年,全球第二大證券交易所公司納斯達克(Nasdaq)計劃將區塊鏈用於其私有市場平台。他們將實施有色幣(colored coin)概念,以幫助區交易與非交易的用的幣種。此外,納斯達克與花旗集團(citibank)一起投資了區塊鏈分類帳,以建置一個共享且受信任的數據庫,該數據庫實時(in real time)記錄所有交易和所有權的變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