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心職場大嘴巴!守護秘密以利升職 發佈日期: 2023-02-012023-01-19 作者: yijun 文、Shannon Lai 轉眼又到了年末,隨著疫情好轉,辦公室裡各種聚會紛沓而至,這時開心大聊之餘也是職場八卦橫行的時刻,關於職場上的那些小秘密,千萬別輕忽大意,職場宛如戰場,任何一點風吹草動在有心人士的推動下,輕如鴻毛的幾句話也能成為重傷同事的利刃。不得不說職場上言談之間的分際真的很重要,試想你揣著一個眾人都不知曉的秘密,若不懂三緘其口,最後被別人發現是你散播消息,必定要被當事人怪罪。又或是一些傳話上的解讀,碰上喜歡加油添醋的人,曲解原意也會造成不可挽回的局面。 因此年末聚會聊天聽八卦之餘,除了自身要審慎判斷消息正確與否,不要隨意在公開場合議論別人,也要記得遠離口無遮攔的職場大嘴巴們。 請守護公司以及他人的隱私和秘密 無論是涉及公司機密還是私人隱私都不該到處宣揚,尤其是那些身居要職的人,得到的資訊更多,如何處理這些訊息,也可看作能否繼續高升的重要關鍵。因為妥善地保護秘密,不僅能看出一個人的端正品德,判別分析事物的能力也是高下立判,這些都是評估一位管理者是否優秀的重要依據。記住,不管你的消息來源為何,如果這些訊息不是你應該得知的,那麼千萬別不當一回事地轉身就把話說出去。舉例來說,別部門的機密按理你不會知道,那麼聽到一些小道消息,就不應該在自己部門大肆談論,這除了有走漏內部消息疑慮,也會因掌握的訊息不全面而衍生事端。 Photo credit:Pexels 從自身做起,不亂議論別人的隱私 一直強調保守秘密,可能讓人覺得壓力很大,但我們生長在一個開放自由的社會,每天接收到的訊息眾多,要如何面對眾人,到底什麼能說什麼不能說,不妨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思考: 與同事相關: 如果聽到有人在背後議論和你交情不錯的同事,你可能會因為擔心對方,選擇將聽到的內容說給對方聽,但這樣的做法其實相當冒險!關心則亂,事實上在處理這樣的事情要更加謹慎小心,因為沒人喜歡聽到壞消息,對方也許會因此遷怒你,又或是在聽了你的敘述後做出糟糕的決定,事後反過來埋怨要你承擔責任。 與老闆相關: 若是聽到跟老闆有關的謠言,那就更不能隨意討論了,雖然辦公室裡難免會在私下討論主管們的八卦,這也算是為苦悶的上班生活增添一點小樂趣,可要是這些話讓喜歡無事生非的人聽到,一旦消息走漏,上司要找罪魁禍首,這時你又該如何自處?所以不要隨便跟人談論這些,如果真的遇到老闆要查散播謠言的人,你也能自清說只是偶然聽人說過此事,自己並未參與。 與自己相關: 那要是聽到跟自己有關的事呢?切記不要為了維護自身利益而亂了陣腳,先判斷訊息的真實性,審慎思考對方將話說給你聽的目地為何?如果與你分享消息的人本身就喜歡多嘴多舌,你氣沖沖去找人理論,最後才發現是誤會,那不僅會讓人覺得你不夠穩重,也會讓人質疑你的判斷能力,因為三言兩語就能讓你輕信於人。 有關自己的秘密,請小心選擇傾訴對象 除了要注意別把別人的秘密說出去,也要小心自己的隱私,仔細揀擇傾訴對象,因為秘密一說出口就不再是秘密了,無論是誰都可能洩密出去,而被人轉述過的話,究竟會朝哪個方向發展,這些都是不可控且無法預知的。舉個例子:如果你想離職,最好先不要跟任何人講,要是碰上居心不良的同事,在主管面前意有所指地亂說一通,原本可以好聚好散,最後也會變得場面難堪。建議關於這類職涯規劃的事還是等自己先跟上級報告過,再跟其他人說吧! Photo credit:Pexels 明哲保身就要遠離職場大嘴巴 以上都是你能自我約束做到的,最後一件需要做的就是徹底遠離守不住秘密的職場大嘴巴!和這類人相處,既要擔心他把你的事情洩漏出去,也怕他在四處八卦時,引用你的話卻歪曲原意,誇大事實造成誤會,和這樣的人相處隨時都得戰戰兢兢,與其這樣不如保持距離,避免被人議論紛紛,明哲保身外也更能夠獲得上司及同事的信賴。 加入菜鳥救星官方Line並回覆「我想看文章」,不定期獲得更多知識吧! 不同頻道,不同知識! Facebook Instagram Youtube 分享此文:分享到 Twitter(在新視窗中開啟)按一下以分享至 Facebook(在新視窗中開啟)按一下以分享到 Telegram(在新視窗中開啟)按一下即可以電子郵件傳送連結給朋友(在新視窗中開啟)請按讚:喜歡 正在載入... 相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