停止討好他人!5個重點告訴你最該討好的是自己! 發佈日期: 2023-05-312023-05-18 作者: yijun 文、Shannon Lai 你有「討好型人格」嗎?總是對別人的情緒特別敏感,而忽視自己內心的感受。永遠把別人的事擺第一位,凡事小心翼翼,做起事來總是斟酌再斟酌,手足無措地就怕自己做了什麼讓人不喜的事,一點失誤都能懊惱自責不已…這樣過度消耗自己,將自己的價值建立在別人的評價上,而讓自己低入塵埃,真的需要活得這樣卑微嗎? 清楚劃分自己的原則及底線 若你也擁有「討好型人格」,是不是每當要拒絕別人就心虛不已,好像自己犯了什麼滔天大罪,心裡反覆琢磨如何委婉拒絕,經過無數心理建設,話到了嘴邊又退縮回去,最後還是硬著頭皮答應…你可曾想過為什麼拒絕別人對你來說如臨大敵,但別人拒絕你時卻是那樣輕描淡寫,這不是說別人輕視你,而是拒絕一件自己不樂意的事是很平常的,你無需覺得虧欠。 Point:想要心安理得地說出拒絕的話,首先必須確立自己的原則和底線,這樣才不會讓人不明所以,將你的拒絕當作憑藉自己的好惡,而隨意做出的決定。 明確知道自己的原則,除了釐清答應的界線,在與同事討論公事的過程中,也會更清楚哪些事該據理力爭,而哪些又是可以妥協再做調整的。 重新認識自己,判斷自己的優缺點 「討好型人格」的人,因為過度在意別人的感受,不僅不敢拒絕別人,就是在幫別人忙時,也是戰戰兢兢,比起自己的工作更加全力以赴,深怕無法完成別人對自己的期待。而為別人赴湯蹈火的這群人,卻不曾向他人求助,因為他們害怕為別人帶來困擾,同時也害怕被人拒絕。 Point:如此卑躬屈膝地討好人,其心理本質屬於缺乏安全感,因此需要透過外人對自己的肯定,來提升自己的存在價值,也從外在的評價,去認識到自己是個優秀或是失敗的人。 要避免這種情況,就要對自己有正確的認知,透過自己真實的感受,去判斷本身的優勢及劣勢,然後揚長補短,張揚自己的長處之外,也在面對自己的短處時,勇敢向人開口請求協助。 面對自己的不安情緒 「討好型人格」因為太過在意別人的想法,哪怕是在網路上跟人聊天,在沒和人面對面的情形下,也是謹小慎微,仔細斟酌對話框裡的每字每句,每個措詞都要來回推敲,連回傳個表情符號都感到揪結,內容總是寫了又刪,認真程度堪比發表論文,結果人家就只是詢問待會午餐吃什麼…… Point:要多多鼓勵自己,幫自己建立自信心,而建立自信的第一步就是坦白面對自己的不安,不去迴避那些焦躁情緒,試圖若無其事地答應那些勉強之事。 好比當同事詢問是否要一起共進午餐,但你今天工作多,想趁午休抓緊時間再處理一些公事,這時就可以直接告訴對方,不要覺得自己做不到某件事,無法完成別人期待就感到不安,坦承自己的情況,別人才能知道要如何從旁協助你。 Photo credit:Pexels 如何看待同事的「討好型人格」 至於如何看待同事對主管高層的「討好舉動」,個人覺得保持平常心就好,要是過於計較同事對主管的逢迎討好,為此忿忿不平,最後鬱悶的還是自己。 畢竟難聽的實話沒人愛聽,人們總是更傾向好聽的甜言蜜語,位居高位的主管和老闆更是如此。換個角度想,若在不違背道德規範,也不違反自己本心為前提,適度地「討好」主管,增加自己在職場的能見度,對於職涯發展豈不也是一大助力。 討好誰之前,都別忘了先討好自己! 若要說「討好型人格」的性格養成,這或許源於你們的內心純善,總不忍拒絕別人,而選擇一再遷就,最後漸漸模糊了自己的真實面貌,只能卑微地做著別人的影子。 你們應該練習相信自我,相信自己真實的一面也能被溫柔以待,不要害怕造成別人困擾就隱忍不言,有時候都是自己腦補過多,話說開來大家可以一起商討解決辦法,要記住:討好誰之前,都別忘了先討好自己! 加入菜鳥救星官方Line並回覆「我想看文章」,不定期獲得更多知識吧! 不同頻道,不同知識! Facebook Instagram Youtube 分享此文:分享到 Twitter(在新視窗中開啟)按一下以分享至 Facebook(在新視窗中開啟)按一下以分享到 Telegram(在新視窗中開啟)按一下即可以電子郵件傳送連結給朋友(在新視窗中開啟)請按讚:喜歡 正在載入... 相關